深夜,內阁值房。

烛火摇曳。

杨廷和端坐在主位,率先开口定调子:“圣上的秉性如何,想必各位在心中早有计较,既然是由小宗入大宗,那就应该称孝宗皇帝为皇考。”

“此乃纲常伦理,国之根本,断不可乱。”

如今梁储入宫面圣未归,杨廷和直接便开始了议事,这倒不是在嫉恨梁储或怎样,而是在维持著首辅权威。

他要让那些有野心的人及蠢蠢欲动的人知道,如今的朝政还是他杨廷和大权在握。

因为一旦暴露出缺点软肋,让別人看到他的英雄迟暮,迎接他的绝非是什么落幕盛典,而是墙倒眾人推,人人都敢踢上一脚,人人都想踢上一脚。

“元辅所言极是,此时关乎我大明根本所在,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若在朝堂之上,有异议者,即为奸佞小人,当斩!”

毛纪像是在与杨廷和唱双簧一样,掷地有声,一唱一和,直接將问题上升到了动摇国本的角度,压制一切异议。

小议事决定大事,大议事决定小事。

议事也是杨廷和身为首辅,將个人意志上升到集体共同意志的最好斗爭工具。

杨廷和的能力再大,毕竟也只是一个人,面对各种问题,肯定会分身乏术,而他则可以通过小议事,先由他们这些位高权重的老臣统一意志,划出条条道道。

再由他们这些老臣將此次小议事的意志继续以小议事的形式传达下去,一次一传达,最终落实到具体的人。

谁敢反对这个意志,那便是反对整个集团,人人得而诛之。

见气氛到了,礼部尚书毛澄从袖中取出折好的奏疏,双手捧著,郑重道:“元辅,下官及礼部诸位同僚,將议定“皇考”的奏疏擬好了,我等认为,圣上理应尊孝宗皇帝为皇考,称兴献王为皇叔考。”

见其他人都表態了,蒋冕微微躬身附和道:“冕,深以为然。”

杨廷和却並没有接过那份擬好的奏疏,反而微微摇头,“等,一静不如一动,等圣上亲自开口议定时,我等再將奏疏呈上。”

“如此主动,免得后世史书记载,我等有逼宫之嫌。”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几名阁老爭先恐后的称讚起杨廷和。

“元辅此举不动如山,为国为民,我等佩服之至。”

“是下官疏忽了,元辅这一步棋可谓是算无遗策,我等自愧不如啊。”

…………

杨廷和微微一笑,心里很是受用,面上却丝毫不显,微微拱手,按照次序分而夸讚,让每个人都得到尊重,而非都是诸位的功劳这种空泛话。

他作为官场老狐狸,人情世故熟稔无比。

他此举一是为了暗戳戳的在凝聚眾人的心,增加这个团队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礼尚往来。”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当讚美別人时,本质上是一种付出,当付出之后,人性潜意识中便会渴求回报,而被夸赞,这种自我价值被认可,则就是最好的回报。

关係从来都是相互付出回报,相互麻烦中维护起来的。

甭管干没干过,杨廷和依次看去,一人一句,拱著手谦逊著,夸讚了回去。

最后的最后来了个总结,他环视四周,拱手谦逊道:

“诸位谬讚了,今日之事,明日之功,非我杨廷和一人之荣光,若无诸公风骨担当,我等怎能在此匡正国本!”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