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鸦雀无声。
消息已经散开了,杨廷和背后指挥张九敘等六科给事中的官员,联名弹劾朝中的多位大佬,而次辅梁储则赫然在列。
面对首辅杨廷和的排挤,这位朝中的老好人或许是想保留最后一丝体面吧,这才恳请陛下恩准他告老还乡。
朱厚熜坐在御座之上,语气情真意切,“先生是国之栋樑,朕初理政务,国事繁杂不堪,正需要像您这样的老臣时时刻刻进言。”
“先生劳苦功高,还请先生收回成命,劳烦先生继续为我大明的江山社稷,为我大明的祖宗基业,再多支撑几年吧。”
“陛下……”
梁储眼眶渐渐湿润,便要跪下磕头。
“此事不必再议。”
朱厚熜挥了挥手,让內侍上前將梁储搀扶回了队列。
议程上的几件大事已经商议完毕,一旁的鸿臚寺官员面向阶下的文武百官,高声唱喏道:
“有事~~出班早奏~~!”
“无事~~捲帘退朝~~!”
就在这时,一名身著深蓝官袍的官员率然出列,声音洪亮道:“臣,观政进士张璁,有本启奏。”
读书人在过五关斩六將通过乡试、会试、殿试时,便获得了“进士”头衔。
进士分一甲、二甲、三甲。
除了一甲进士,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这三位顶级进士可以直接授予翰林院的修撰或者编修。
而其余的二三甲进士便会被分配到各个核心部门,进行一段时间的考察,也就是后世所谓的实习。
这些进士便称为观政进士,而恰好张璁便被分配到了礼部观政。
朱厚熜眼睛一亮,身体微微前倾,饶有兴趣的看著这位观政进士。
“臣闻,孝子的极致,莫过於尊崇双亲……”
相较於礼部官员们的引经据典,张璁则是从最基本的孝道进行切入,直接將“汉哀帝与宋英宗”的先例与如今朱厚熜所面临情况剖析开来。
“《礼记》有言,长子不能过继给他人……“统”与“嗣”的意思也是不同的……”
杨廷和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阴沉,几名位高权重的阁老也纷纷看向在那侃侃而谈的张璁,怒目而视。
当张璁诵读完最后一句时,整个朝堂陷入了一片死寂。
朱厚熜目光越过群臣,落在张璁身上,嘴角微微翘起:“呈上来。”
御座旁,在一旁侍立的张佐躬了躬身子,迈著无声的碎步,径直向张璁走去。
跪在地上的张璁將奏疏递上后,心里长长舒了口气,他知道,这次赌对了。
朱厚熜接过奏疏,似乎看的极其认真。
阶下的杨廷和及其他的文官脸色阴沉,不知哪里冒出来的一个不知死活的小官,搅了他们的事情。
良久,朱厚熜缓缓抬起头道:“杨先生,此事您怎么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