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宰辅之论!
这番话哪里像是个终日只知吟风弄月的少年能说出的?
这分明是经世致用的宰辅之论!
“好一个『欲明天下的『大道理』,必先知晓民间的『小帐本』!”
晏殊在心底暗暗喝彩,指尖因激动而不自觉地轻叩桌面。
这一句话,將圣贤之道与世俗经济完美贯通,既见格局,又接地气。
多少读书人终其一生都参不透这个道理,拘泥於章句之间,却不知治国平天下终究要落在实处。
更难得的是,这孩子竟能引韩非“宰相必起於州部”之论。
晏殊微微眯起眼睛,心中既惊且喜:惊的是这孩子何时读了法家著作?
喜的是他竟能融会贯通,將法家的务实与儒家的理想如此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这般见识,莫说是十四岁的少年,就是朝中许多官员也未必能有。
“非弃文从商...”
晏殊反覆咀嚼著这句话,心中的最后一点疑虑顿时烟消云散。
是啊,若他只是贪图俗物,大可不必绕这么大圈子。
但他偏偏將学习经营之事与科举仕途联繫起来,这就显见得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既不偏离正途,又能增广见闻,这等见识,这等谋划...
晏殊又想起“儿志不在守成,而在经纬”这句话,只觉得胸中一股热流涌过,几乎要按捺不住击节称讚的衝动。
好一个“经纬”之志!
小七这分明是在说,我要做的不是守成,而是开创!
晏殊看著晏几道这张尚带稚气的面容,像是看到了另一个自己。
不,是比年轻时的自己更有格局、更有远见!
这一刻,什么诗赋词章,什么文採风流,在这番掷地有声的言论面前都显得黯然失色。
晏殊突然意识到,或许他一直以来都错了。
这个孩子最珍贵的不是那支生妙笔,而是这颗明明可以安享富贵,却偏要心繫天下的赤子之心!
而自己却是从来没有发现过!
还亏自己乃是大宋宰相,竟是连自家孩儿都看不清楚,若是让外人知道了,岂不是貽笑大方?
晏殊觉得汗顏,但终究压抑不住的欣慰与激动,道:“好!说得通透!”
晏殊站起身,走到晏几道面前,重重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明日我便让刘管事跟著你,家中田庄铺面、一应帐目,皆隨你查看问询。”
他凝视著晏几道清澈而坚定的眼眸,一字一句道:“你能有此见识,为父...甚慰!”
晏几道一揖到底,道:“孩儿定不辜负父亲的期待。”
晏殊见晏几道揖拜,双手握住儿子的肩膀,將其扶了起来,一下子搂进怀中,动情道:“乖儿!你有这般志向,爹爹欢喜得紧!”
这话一出,晏几道顿时泪流满面,甚至止不住痛哭起来,这一哭把晏殊嚇了一跳,急急问道:“这是怎么了,这是怎么了!”
晏几道想要停下来,但却是控制不住自己,因为第一世父亲仙逝之后,自己便一下子从春季进入了冬季,一生受尽委屈!
而重生去了一千年后,为了在那个时代活下去,晏几道几乎將脑袋低到尘埃中,才一步一步走了上去,但所受之委屈,亦是车载斗量!
如今再听得自己最爱的父亲的安慰,那近百年的心酸委屈便再也压抑不住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