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宰辅之论!
晏殊不得不去思考这个问题。
他有七子五女共十三人,成年的只有三个,其余年级还小。
而三个成年的儿子一看便是中人之姿,根本没有办法撑起门庭。
其余的年纪还小,还看不出来能够支撑门庭。
晏殊心想如果自己几年內也撒手西去的话,这偌大的门庭,谁又能够撑起来?
是,他的四个女儿都嫁得还算不错,长女嫁给了富弼,次女嫁给杨察,三女嫁给名相庞籍之子庞元英,四女嫁给王蒙休。
这四个女婿各有各的长处,有的现在已经身居高职,有的家境显赫,有的才华横溢,以后前途大约都还是不错的。
但女婿毕竟是女婿,女婿再好,又怎么能够撑得起来岳家?
晏家想要继续荣华富贵下去,终究得有晏家男儿挺身而出!
而现在几个成年的儿子不成才,但这才十四岁的七子却是展现出与之前截然不同的气质,这自然让晏殊十分惊喜。
不过,他不能就此草率的认定晏几道就此能够撑起晏家,还需得多方考察才行。
晏殊有意试探,道:“最近小七在读什么书?”
晏几道目光沉静,缓缓道:“回父亲,往日读《孟子》,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句,虽能诵记,却终觉隔了一层。
今日惊闻范公噩耗,再思及此句,方知其中千钧之重。”
他抬起头,眼神清澈而坚定,看向晏殊道:“范公一生,所为者无非『民生』二字。
儿在想,空有凌云之志,若不知民间之稼穡、不识市井之经营、不解仓廩之虚实,
若是那般,纵有良法美意,出台阁而入州县,恐亦如无根之木,徒有其形,终难成活。”
晏殊闻言顿时眼睛一亮。
这番话立意极高,已经涉及到政治哲学和实践的层面,顿时让他心中满是激赏。
不过晏殊没有露出讚赏之色,只是微微頷首:“哦?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晏几道语气恳切,道:“父亲,儿恳请父亲允准一事。
儿想……暂停几日诗书,隨家中管事学习治理家业,查看田庄户册、铺面帐目。”
见晏殊露出疑惑之意,晏几道赶紧解释道:“儿非是弃文从商,更非贪恋俗物。
而是深知,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发於卒伍。
欲明天下的『大道理』,必先知晓民间的『小帐本』。”
咱家这田庄、铺面,便是一方最小的天下。
其中赋税几何、佃户饥饱、货殖流通、人情世故,无一不是庙堂之爭的根基。
儿若能藉此洞悉钱粮之根本、民生之艰辛。
他日若蒙圣恩,幸得一官半职,方能知何为『润物细无声』。
而非徒然纸上谈兵,空负父亲教诲与朝廷俸禄。
儿志不在守成,而在经纬。
而经纶天下之大志,正始於核算家中之小帐。
此乃孩儿的一点愚见,恳请父亲指点。”
晏殊端坐於椅中,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已掀起惊涛骇浪。
他凝视著眼前年仅十四岁的幼子,仿佛第一次真正看清这个孩子的模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