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七你这记帐法从哪里学来的,世间竟有这般精妙之法!”

晏殊十分吃惊。

晏几道笑道:“说起来父亲可能不信,这记帐法便是孩儿所创。”

晏殊却是不信,道:“为父知道你聪慧,但记帐法不是写诗词,诗词有生而知之者,但未曾听说记帐法有生而知之者。

咱们大宋之四柱结算法,亦非一日所创,乃是歷代帐房先生多年积累成法,最终才形成的成熟记帐法,並非一人一日之功。

你这记帐法,精湛尤胜四柱结算法十倍不止,你一人怎么可能创得出来?”

晏几道点头道:“听起来的確是难以置信,但孩儿对这算数似乎有些天赋。

前两日翻阅那些帐本,觉得都是一些零散的数据记录而已,根本就没有办法体现出来经营过程之中產生的核心问题。

於是一番思索之后,便自创了这套记帐法,其实看著复杂,实际上核心也是简单,无非便是一句话罢了,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晏殊口中复述一遍,顿时眼睛大亮,看向晏几道,道:“有了这句话,的確是可以解释这套记帐法,但为父依然很难相信,如此一套精妙的记帐法,会是几天內可以创出的。”

晏几道笑道:“当年张相公若是也抱著父亲这样的想法,阿爹您可没有那么快能进汴京城了。”

晏殊闻言一愣,隨即笑骂道:“你小子!没见人这么自夸的!”

晏几道亦是笑了起来。

晏几道所说的张相公是指当年的宰相张知白,也是晏殊的恩师,当年晏殊十四五岁时,就以才华闻名乡里。

时任安抚使的张知白巡查江南,听闻了晏殊的才名,並亲自考察了他。

张知白对晏殊的才华大为惊嘆,认为他是国之栋樑,不可埋没於乡野。

於是,他以“神童”的名义,將年仅十四岁左右的晏殊推荐给朝廷。

正是得益於张知白的这次关键性举荐,晏殊得以进入京城开封,並获得了由宋真宗亲自殿试的资格。

在殿试中,晏殊表现突出,被赐“同进士出身”,从此踏上了辉煌的仕途。

这是一则很有名的千里马与伯乐的故事。

而此时晏几道说这句话的意思是,阿爹您当年可以是神童,现在你儿子我是神童你就不乐意了?

所以晏殊才笑骂晏几道。

不过晏几道这一句算是消了晏殊的难以置信,毕竟晏殊也知道,他当年那么小的年纪,学什么都一看就懂,一看就能记住,那么自己儿子,在算数上有才华也不是那么难以理解。

毕竟有其父必有其子嘛。

无非就是自己的天赋点在文才上,而自己儿子点在算数…彼其娘之!差点忘记了,自家儿子在文才上的天赋比自己还略胜一筹!

眼见自己儿子青出於蓝而胜於蓝,晏殊没有妒忌,相反觉得非常开心。

那些嫉妒自己子女的父母不是没有,但天下间大多数的父母都是正常人,希望孩子青出於蓝而胜於蓝的更多,望子成龙这句话可不是胡乱说的。

晏殊在晏几道的身上看到了家族繁荣希望,几日前因为范仲淹忽然逝世带来的忧虑此时也就消失不见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