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惊世骇俗!
枢密院。
公务交接的文书堆积案头,晏殊正与接任者低声交谈,眉宇间虽难掩一丝去国的落寞,但依旧保持著士大夫的从容气度。
富弼迈步进来,他与晏殊既是政治盟友,更是姻亲,於公於私,都该来送一送这位老丈人兼前辈。
两人寒暄几句,谈及政务交接、洛阳风物,话题不免有些沉闷。
正说话间,却听得窗外廊下,两个低阶官员正压著声音,兴奋地议论著什么,隱约飘来“国子监”、“惊世骇俗”、“十四岁”、“晏相公”等字眼。
晏殊起初並未在意,京中每日流言蜚语不知凡几,若是什么都管,那每日都忙不过来。
直至“晏几道”三字清晰地传入耳中,他执卷的手才微微一顿。
富弼也听到了,与晏殊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疑惑。
自家那个聪慧却难免带些孤傲稚气的孩子,怎会成了国子监里的谈资?而且还是此等轰动语气?
晏殊轻咳一声,扬声向门外问道:“廊下所议,何事喧譁?”
那两名官员嚇了一跳,忙不迭进门告罪,见是晏殊与富弼相询,不敢隱瞒,便將方才从国子监同僚处听来的“新闻”一五一十道来:
如何有少年晏几道闯入太学学堂,如何与孙觉、程颐等学子论道,如何提出“词道三境”震骇全场,如何一首《青玉案·元夕》惊艷四座,最后又如何被胡瑗先生请入教舍深谈……
两名官员说得眉飞色舞,仿佛亲眼所见,语气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嘆与推崇。
晏殊听得怔怔出神,手中的茶盏停在半空,裊裊热气都忘了吹散。
词道三境?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青玉案·元夕》?
力压太学精英,折服程颐张载?
胡瑗亲自延请深谈?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像是痴人说笑一般。
这些事情是自己那个年仅十四岁的幼子身上发生的?
他知道几道於词上颇有灵性,家学渊源,耳濡目染,写出几句好词不算稀奇。
可他未敢想过,这孩子能在这个年纪琢磨出如此深邃的理论!
那“三境界”之说,连他听了都觉豁然开朗,简直是直指学问本质精髓!
这……这真是他那个喜欢关起门来读词、有时还带著几分孩子气彆扭的七郎?
富弼在一旁也是越听越惊,一双浓眉扬起,再也保持不住平日的沉稳。
他对这个小舅子的印象,还停留在“聪颖敏感、词才不凡但性喜悠游、不諳世事”的阶段,何曾想过他能有如此磅礴的思辨能力和震古烁今的才情?
竟能在天下英才薈萃的太学,掀起如此巨浪?
这已非简单的“天赋好”可以形容,这简直是……彗星袭月,平地惊雷!
毕竟这不是简单的写出一首词,而是在词理论上发出前人之所未见!
可以说,今日晏几道拋出的三境界词理论之说,让词之一道,有了比擬唐诗的地位!
这是什么,这是开宗立派啊!
关键是,自家小舅子才十四岁啊!
十四岁的宗师…嘶!
“此言……当真?”
晏殊放下茶盏,声音里带著自己都未察觉的一丝微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