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华人家长正常的思维,这样的磨练也就差不多了,等到董公子学业结束,该回来放在身边手把手培养。试问,这是一位船王儿子该有的待遇吗?然而,董公子也是厉害,不仅完全按照自己父亲的要求老实去通用公司上班,最要命的还是董公子似乎当工人当上瘾了,一干就是好几年。
要说霍大亨的名头就是响,董公子在获得霍大亨支持后,随即宣布重组公司,接着又趁势向几家银行贷了二点五亿美元贷款。
特别是在新世纪,世界变革日新月异,今天你或许还是行业第一,明天就有可能就被人赶超,甚至转眼间,这个行业就面临着淘汰局面。
有着十几年的时间,他杨辰都不知道成长为多么庞大的巨无霸了。
记得后世董家一共欠债高达两百多亿港币的巨额债务,这笔债务数额,都已经快赶上包船王去世时,包家披露出来的一半家产了。
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这句话真心不假。
“董先生,你好”见董公子看向自己,杨辰率先招呼道,对于这个年龄已经大了自己两轮,比霍震廷还大十岁左右的中年人,他可不好称呼对方什么哥啊啥的。
董家因为有老董船王撑着,银行都相信老董船王的能力,所以一直给董家放贷,持续推动董家这艘大船,进军世界船王宝座。
要说马会董事一职,即便是他董公子在老董船王还在世的时候,也是没资格进入的,而现在,杨辰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竟然有机会进入马会董事局。
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
接下来几年时间,是董家最难过的日子,也是他董公子最难过的日子。
随着全球经济放缓,日韩刮起振兴造船业东风,供大于求下,世界船运危机开始加大,董家的好日子,随着老董船王离世,也就到头了。
后世人们提及香江二代子弟,多半会提到李超人多会培养儿子云云,从小就放在身边,什么开会啥的,也带着两个儿子旁听。
随着包船王弃船靠岸,重心不断从船运行业转移到房地产等行业,董家这两年疯狂扩充旗下船队,到如今董船王已然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船王。
可惜,人力不敌天数。随着老爷子身体越来越差,董公子虽说有能力,年纪也不小,但是在威望上面,还是没办法与老董船王几十年积威相提并论。
更让无数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董公子在踏进政坛之后,几乎没有任何的阻碍,直接一步达到了顶峰。
因为不是太熟,杨辰也没有对眼前这位未来的董公子表现的多热情,虽然对方以后会很牛掰,但那是十几年之后的事情。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毫不夸张的说,此刻坐在杨辰面前的这位董公子,是一位传奇,一位活着的传奇,他的经历比之他的父辈更加让人津津乐道。
特别是对方还与董家的死对头包船王交好,一直以来包家和董家就是大哥跟二哥,之前包船王气势磅礴,背后有着香江第一大发钞行汇丰银行支持。
说实话,这放在香江任何一个二代子弟身上,都难以接受。
董公子这位新的世界船王继承人,位置还没有坐稳,便面临着家族企业分崩瓦解的局面。
董公子一个人,几乎掩盖了所有香江二代子弟的光芒,哪怕是李超人的两个儿子,也多有不及。
好学的董公子十三岁就考入了英国利物浦大学机械系,在利物浦大学期间,正值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老董船王的船队得到了迅猛扩张。
杨辰:“董先生过奖了,一时运气罢了。”
相比李超人的两个儿子,董公子则没有那么高调,老董船王一共有五个子女,董公子作为长子,最受老董船王重视。
董公子笑了笑,没有跟霍震廷解释什么,而是径直转头看向一旁已经站起来,正在注视他的杨辰。
一个马会董事,相比起董家的船队,根本不值一提,压根值不得董公子上心。
也许是上天眷顾,在香江背后,内陆了整整十年时间,终于把基础建设打造好,开始正式进入改革开放第二阶段。
董家作为香江继包船王之后的第二大船王家族,家资亿万,董公子在二代中,绝对属于最顶尖的那一撮。
一次注资,一次贷款,一共为董家筹集到了超过二十亿港币的流动资金。(八六年港币兑换美元已经固定到一换七的汇率。)在获得超过二十亿港币的流动资金后,董公子终于松了一口气,重组完公司,董家虽然在新的重组公司中,丧失了控制权,董公子由老板转变成了职员。
“呃…”听到董公子这话,杨辰只能苦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当九七年香江回归,在所有人都认为挽救了家族企业的董公子会继续承接祖辈荣光,继续向着世界船王进军时,董公子的又一次决定,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毕竟,两百亿港币,不是两百块,多少人听到这个数字,吓都被吓死了,哪里还有心思去拯救家族企业。
董公子伸出手,笑道:“你好,杨生,这段时间我可是没少听到你的名字,一直没机会见面,今天总算见到…”
即便是一般大学生,一毕业也有坐办公室吹空调的机会,而董公子还得去当一名普通的机械工人。
要不是董公子从小被老董船王磨练,以董家接下来面临的危机,除了董公子之外,任何人都扛不住那如山般的压力。
香江开埠上百年,多少风光无限的大家族,消失在历史洪流中,老替新,新替旧,最后留下来的,基本都是那群房地产商。
而像董家这种,不靠房地产的家族,大多都泯灭于众了。
————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