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暗流

元英六年,陈二一五年,英帝暴病,崩於平山。

同年六月,时年五岁的太子即位,改元元平,是为陈平帝。

平帝年幼,难当大任,故母李氏垂帘於后,同李、崔,卢、郑顾命四臣共同理政,四臣之首,太后之兄李驥任上柱国,大將军,独揽权柄。

元平七年,平帝渐壮,不满李氏专权,暗言李驥跋扈,后被李驥得知,大恨。

元平十年,李驥欲平帝,事露,帝怒,同中常侍唐衡等五宦密谋除驥。

同年七月,平帝伴病,引李驥入宫,五宦合力共诛之,收大將军印,夷李氏三族。

自始,平帝亲政,唐衡等五宦尽皆封侯,世人谓之五侯,又號五常侍。

元平十五年,五侯日跋扈,太尉崔博上书诉其十大罪,引平帝不满罢其回乡,五常侍又加煽动,捕杀崔博及其党羽,株连万余人,並成党之事。

元平二十年,平帝渐病,疏於政事,五宦专权,把持朝政,谋害忠良,民间怨愤,谓之五奸。

元平二十二年,天下大旱,赤地千里,百姓大飢,易子而食,太子怒上万民疏,诉五奸十大罪。

平帝大怒,贬太子为梁王,令其扬州就藩,永世不得回京。

元平二十五年,朝堂云波诡,天下暗流汹涌。

渭水之上,运河滔滔,百爭流。

天下广大,九州四方,上千万里疆域,陆路通行缓慢,远不如水运便利,因此歷朝歷代,无不修造运河,连通九州四方。

扬州为九州之一,自然也在其中,以渭水为主干修造的运河,支流遍及金陵,金阳,金华三府之地,交通便利,运输发达。

一艘官船,顺风顺水,急速而行。

官船之上,一名青年负手,看著两岸风光,还有河上往来的眾多船只,心中一阵感嘆:“江南之地,果真富庶,难怪当初太祖皇帝要將金陵立为陪都。”

后方,一名俊秀小廝,还有数名护卫侍立,对此都不敢多言。

三年前那场大旱,以北方受灾最重,赤地千里,百无人烟,不知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就连京畿之地,龙居之所,都有不稳之象。

若非如此,太子殿下也不会悲怒上书,痛诉那五奸十罪。

说是五奸,实指其父,那在位已二十五年的陈主平帝,以至最终被废去太子名位,贬斥出京。

大陈开国至今,已有二百余年,不说积重难返,也是江河日下。

如此又遭大旱,可谓重重一击,落在了大陈的命脉上,虽没有令江山倾倒,但也元气大伤,三年过去都未恢復。

见过北方灾情,再看南方富庶,青年心中自是百感交集。

“殿下离京,也未见得都是坏事!”

“陛下病重,疏於政事,朝局都被那五奸与其党羽把持,殿下在京中难有作为,如今被贬出京,就藩扬州,刚好大展拳脚,以这南方富庶雄壮自身,必要之时还能將这陪都化为.—.嗯!?”

“陛下贬斥殿下,难道另有他意?”

“北地大旱,三年难愈,民间多有传闻,乃是陛下亲小人远贤臣之故,获罪於天,降灾於人,这背后到底是谁在操弄?”

“”......”

青年眼神变幻,一时思绪万千,处处都见惊心。

但很快他又强行按下,注视前方,眼神凛冽:“不管如何,当务之急,还是助殿下实控这扬州三府之地,以应不测!”

“大陈立国已两百余年,地方豪强,世家门阀盘根错节,已成坐地之虎,无冕之王,再加上三教百家,阴司神张,妖魔鬼怪—”

“虽然不似京中那般凶险,但想要行事也有诸多难阻。”

“如今殿下坐镇金陵,命我前来这金阳之地,意在——”

“大人!”

思绪未定,便被打断,一名护卫走来:“前方便是清河口了。”

“清河口?”

崔绍目光一转,隨后也不多做表示,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清河口,清河县。

由渭水入清河,再由清河至金阳,这是最为便利的路线。

此世广大,哪怕一府之地,都有数万里纵横,如此一州数府,天下九州,千万里之广阔,使得朝廷鞭长莫及,统治地方十分困难。

但好在此世不凡,有神低在上助力,尤其是水运方面,水神可以风浪相助,让船只运行飞快,再加上其他一些手段,才勉强保证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

但也只是勉强而已。

实际上不提也罢!

官船顺水而行,很快便转入清河口,直向那清河县而去。

“清河县,小黄山。”

“宋氏,李氏———

看著两岸风光,崔绍思绪纷转,梳理相关信息。

很快,官船停靠,正是清河码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侠修真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