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桥头堡(6000字)

福鼎县招待所的窗户半开著,带著咸腥味的海风涌入房间。

陈光明站在窗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著窗欞,目光深邃地望向这座闽东小城並不宽阔的街道。

昨夜与福鼎县供销社林长海的会面场景犹在眼前。

林长海的热情和务实给他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对方对光明牌皮鞋在福鼎的销售潜力充满信心,催补货的急切也反映了市场初现的端倪。

更重要的是,他对双向流通构想,即光明运输队运皮鞋南下,返程时装载闽省特有的海產乾货北销,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为打通这条新的商路奠定了基础。

“光明哥。”余安推门进来,手里拿著一个油纸包,“刚出炉的光饼,还热乎著,垫垫肚子,咱们今天怎么安排?”

余安眼神里带著兴奋。

陈光明接过光饼,咬了一口,咸香酥脆。

“兵分两路,你带两个人,跟著林长海安排的人,去海產乾货市场实地摸摸底,重点看虾皮、紫菜、海带、鱼乾这些量大、耐储存、南北都认的货,价格、品质、货源稳定性、主要集散地在哪,都给我摸清楚,特別是,问问有没有固定的大户或者合作社能长期供货的。”

“明白!”余安点头,抓起另个光饼就准备出门,“保证摸透!”

“等等。”陈光明叫住他,“货比三家,心里要有本帐,还有,打听一下当地的运输行情,看看他们往北边运货通常走什么路子,费用几何。”

“好嘞!”余安应声而去,风风火火。

陈光明则带著另一个隨行人员小李,再次走向昨天留意到的那个皮毛交易集散地。

相较於供销社的规整,这里显得更为原始和喧囂。

空气中瀰漫著生皮特有的腥膻味,夹杂著商贩们或高亢或低沉的討价还价声。

各种处理程度不同的皮料堆放在地上或简陋的摊位上,山羊皮、黄牛皮、水牛皮居多,偶尔也能看到一些色泽不错的猪皮。

陈光明在一个看似较大的皮料摊前蹲下,拿起一张硝制过的黄牛皮,仔细摩著皮面的细腻度和背部的厚实感。

“老板,这皮子怎么走?”

摊主是个精瘦的中年汉子,操著浓重的闽东口音:“老板好眼力,这是上好的本地黄牛背皮,韧性强,做鞋面、皮箱都好,一张,这个数。”

他伸出三根手指。

“三块?”陈光明挑眉,这价格比瑞安那边同等品质的皮料要低上一成多。

“三块!”摊主强调,“看老板是做意的,诚要,量还能再让让。”

陈光明心中暗喜。

昨天只是粗略观察,今天细谈下来,確认了之前的判断,闽省,尤其是福鼎周边,作为重要的牲畜產区,特別是水牛、黄牛和传统皮革加工地,皮料来源充足,价格相较浙南地区確实更具优势。

这对於以皮鞋为主打產品之一的光明厂来说,简直是送上门的原料宝库。

“老板贵姓?货源稳定吗?“

陈光明放下皮子,递过去一支烟。

“免贵姓张,张德发,不敢说大话,我在这片做了十几年,跟几个寨子的皮匠都熟,只要老板要,量不是问题!”张德发接过烟,脸上堆起笑容。

他看陈光明气度不凡,身边还跟著人,知道来了大主顾。

“张老板,实不相瞒,我在浙南那边开皮鞋厂,確实需要大量好皮料,这次来,就是想在福鼎找个稳定的供应点,你这边的皮子质量不错,价格也公道。”陈光明直言来意,“不过,我厂里用量大,对皮子的鞣製工艺、厚度规格都有要求,你看——”

“哎呀,原来是陈老板,失敬失敬!”张德发一听是开皮鞋厂的大老板,眼睛更亮了,“工艺您放心,我们这的老师傅手艺祖传的,硝製得透,不脆不硬,规格您定,要啥样的,提前说,我们按样子做,保证让您满意!“

初步意向达成,陈光明与张德发互留了地址。

他叮嘱张德发儘快整理一份详细的皮料样品清单和阶梯报价单,並约定过两天再详谈合作细节和试订一批。

离开喧闹的皮毛市场,陈光明带著小李在县城中心区域漫步。

他仔细观察著街边的店铺。

供销社门市部最大,但商品种类和摆放略显单调;几家私营的杂货铺和小百货店相对灵活,但规模小,商品品质参差不齐。

光明牌的皮鞋,他在一家位置稍偏的个体户小店里看到了,摆在显眼位置,但款式似乎还是去年的老款,询问之下,老板说是托人从温州那边捎带回来的,量很少,卖得还不错。

“光明哥,你看。”小李指著前面一个刚贴上吉铺出租红纸的临街门面,“这位置不错啊,当街,人流量大,旁边就是供销社和邮局。“

陈光明停下脚步,仔细打量著这间铺面。

位置確实理想,处於十字路口转角,门脸宽敝,目测有七八十平米,后面似乎还带个小院。

窗户玻璃碎了半块,门锁锈跡斑斑,显然空置有段时间了。

“走,找找房东问问。”陈光明当机立断。

房东是个本地退休干部,就住在附近。

听说有人想租铺子开百货店,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租金开的也不高,价格比瑞安县城便宜不少。

当然比起周围的店铺还是要高一些。

但陈光明能够接受,只要地段好,回本速度很快。

他当场付了定金,签了简单的意向书,租期暂定三年。

按照他的性子,能买店铺肯定不会租。

但这里毕竟是在隔壁省,现在房屋买卖还不成熟,他也怕房子买的太远了,会出什么问题。

而且,现在市场已经完全放开了,很少有人愿意卖这种热门地段的房子,就算卖价格也很高,很难捡漏。

他如果想要在这里发展,还不如直接去偏僻点的地方买块地,直接自己盖批发市场,还更划算一下。

眼下先站稳脚跟再说。

“光明哥,咱们真要在这开个店?”小李有些兴奋又有些忐忑,“人生地不熟的——”

“正因为人生地不熟,才更需要一个自己的桥头堡!”陈光明眼中闪著光,“这店,就叫光明牌福鼎直销店,不光卖皮鞋,以后咱们的衣服、塑编袋,都可以在这里展示销售,这是咱们在闽省的第一个窗口,是招牌,也是信息站,也能给出来的兄弟们落落脚!”

这一次,跟他过来的货郎也有一些。

而且,这还是跟著他过来的,其他温市那边的人还会更多,他可以把这里当做根据点,方便报团发展。

当天下午,陈光明就找人开始清理铺面,简单修补门窗。

他画了张草图,规划了展示区、仓储区和一个小小的洽谈区,准备等余安回来,就让他联繫瑞安厂里,儘快发一批最新款式的皮鞋、成衣和塑编袋样品过来,同时抽调一两个得力、懂销售的伙计过来主持店务。

傍晚,余安风尘僕僕地回来了。

“光明哥,这海產市场可太有搞头了,虾皮、紫菜量大质优,价格比咱们那边供销社便宜两成不止,我找到了两个大户,一家姓王,主要做虾皮和淡菜乾,另一家姓李,紫菜和海带是他的强项。“

“我都谈了,也看了他们的存货和加工点,信用不错,只要咱们要,隨时能供货,运输我也打听了,他们本地人运货去浙南,主要靠船运到温州,再转陆路,时间长损耗大,要是咱们的拖拉机队直接来拉,走陆路,虽然路况差点,但时间能缩短一半,损耗也小,他们巴不得!”

“好,干得漂亮!”陈光明用力拍了拍余安的肩膀,这正是他想要的信息。

“路况的问题,跑熟了就好,等咱们的直销店开起来,返程有货,这条线的运输成本就能大幅摊薄,老王和老李那边,你保持联繫,等这边店筹备得差不多,咱们就下第一批海產乾货的订单,让运输队下次来送货时,直接拉回去,在咱们批发市场和供销点试水。”

接下来的两天,陈光明异常忙碌。

最重要的是敲定皮料供应,与张德发深入洽谈。

他提出了更具体的质量要求,如厚度公差、鞣製后皮质的柔软度与色泽均匀度和供货保障条款。

张德发展示了实力,带他去看了两个合作的硝皮作坊,工艺虽传统但扎实。

双方最终签订了第一份试单合同,订购一批中等厚度的黄牛皮和韧性较好的水牛皮,要求按光明厂提供的具体规格鞣製,一个月內交付。

陈光明预付了部分定金,建立了初步信任。

直销店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

店面清理乾净,简单的货架正在打制。

陈光明给厂里打了电话,让林雨溪亲自挑选一批最新款、最能代表光明牌质量和特色的產品。

皮鞋以劳保款改良的深青色系和舒適日常款为主,成衣选耐磨工装和时新衬衫,塑编袋选结实大容量款,並调派一名可靠、口才好、懂点闽东话或能快速適应的销售人员,隨下一趟送货的拖拉机儘快赶来。

林雨溪推荐了自己的弟弟林正。

这两年时间,林正一直跟著到处跑,成长很快。

陈光明感觉可以。

这也是自己的小舅子,肯定要拉一把。

而且他也需要已经信得过的人来帮他看著闽省生意,林正的能力他也是认可的。

两人就定了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