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意外的提点
“相比於被动地应对,主动出击,成本反而更低。”
“这4000万的缺口,或许可以通过这种技术优化,来得到缓解甚至解决。”林晓东將核心问题与解决方案紧密结合,直指要害。
周明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道精光。
他看著林晓东,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这个年轻人。
超前地质预报?预注浆加固?这些概念虽然並非闻所未闻,但在国內的隧道工程实践中,还远未普及,更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理论和操作规范。
而林晓东说得如此清晰、具体,甚至能指出国外报告的“模糊”之处。
这哪里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能有的见识?
即便是部里那些资深专家,也很难如此系统、深入地阐述这些前沿理念。
更何况,林晓东还能指出国外报告中的隱晦之处,这说明他对国际技术和商业策略的理解,也远超常人。
他曾听过一些关於“老三届”知青的传闻,说他们虽然耽误了学业,但普遍有股子韧劲和对实践的深刻理解,可林晓东展现出的,早已超出了“韧劲”的范畴。
“你还提到了新奥法和tbm……”周明若有所思地说道,他似乎想起了什么,从抽屉里拿出一份內部刊物,上面刊登著几篇关於国外隧道技术进展的短文,“这些技术,目前在国內还处於理论研究阶段,国外也只有少数国家有成熟的应用。你对这些也有了解?”
林晓东知道,这是他可以適当展现“肌肉”的时候了。
他语气依然谦逊,但內容却掷地有声:“是的,周局长。我在大学时,除了课本知识,还通过各种渠道,阅读了一些国外最新的专业期刊和文献。”
“我发现,像奥地利提出的新奥法,它强调的是『让围岩自承载』,通过精確的支护和监测,充分发挥岩体本身的承载能力。”
“这与我们传统的『刚性支护』理念有很大不同,能节省大量材料和成本,而且更灵活。”
“至於全断面隧道掘进机,那更是未来隧道施工的趋势,虽然目前引进和製造的成本极高,但它的效率和安全性是传统钻爆法无法比擬的。”
他看向周明,眼神中带著一丝忧虑:“我个人认为,国外专家报告之所以悲观,並提出天价解决方案,一方面是他们对我们技术水平的轻视。“
“另一方面,或许也是想把他们那些昂贵但並非最先进的传统设备和技术,高价捆绑销售给我们。”
“如果能运用一些更先进的理念,並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龙脊岭隧道,並非没有突破的可能。“
“我们需要的不是简单的削减预算,而是重新审视技术路线,用更智慧的办法,去解决问题。”
周明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听著。
他的表情从最初的探究,到惊讶,再到现在的深思。林晓东提出的这些概念,虽然有些超前,但逻辑严密,直指核心。
这哪里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能有的见识?
即便是部里那些资深专家,也很难如此系统、深入地阐述这些前沿理念。
更何况,林晓东还能指出国外报告中的隱晦之处,这说明他对国际技术和商业策略的理解,也远超常人。
他忽然想起,这个年轻人是“老三届”考上大学的,饱经磨礪,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或许真有常人不及之处。
周明缓缓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目光落在东江省那片被勾勒出的高速公路线上,最终停留在龙脊岭隧道的位置。
他沉吟良久,才转过身,看向林晓东,眼中带著一种前所未有的光芒。
“小林啊……”周明终於开口了,声音带著几分复杂的情绪,有讚嘆,有疑惑,更有种发现宝藏的惊喜.
“你是个好苗子,不能埋没在设计院的资料室里。”
他看著林晓东,眼神中充满了某种决定:“我打算给你一个机会。你愿不愿意到更重要的岗位上,为国家基建做贡献?“
“这个机会,可能会让你接触到国家层面最核心的项目,但同样,也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林晓东的心臟猛地跳了一下。他知道,他等的机会,终於来了。
他站起身,没有丝毫犹豫,坚定地回答:“周局长,我愿意。只要能为国家基建出力,再大的挑战和压力,我都不怕!”
周明满意地点点头,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他走到办公桌前,拿起电话,拨通了一个號码。“
“老陈啊,我是周明。上次会议上那个龙脊岭隧道项目,我有些新的想法……对,关於那个设计草图,我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细节。”
“这样吧,你把王工叫上,我们明天上午,再开个小会。“
“哦,对了,把设计院那个叫林晓东的小伙子也叫上,他有些独到的见解,或许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林晓东站在一旁,听著周明在电话里的话语,心中涌起一股澎湃的激情。
他知道,龙脊岭的困局,或许真的要被他,被这个时代,彻底打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