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预测有大规模涌水风险,我们可以在开挖前进行预注浆加固,將水泥浆或其他化学浆液注入岩体裂隙,提前止水,稳固围岩。”

“这就像打仗,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与其在施工中被动地遭遇事故,付出巨大代价,不如提前侦察、提前布防,將风险降到最低。”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窃窃私语。超前地质预报?预注浆加固?这些概念並非完全陌生,但如此系统地提出,並將其作为解决龙脊岭困境的关键,却是头一次。

“小林同志,你说的这些,听起来很先进。”另一位头髮白的专家推了推眼镜,“但这些技术,我们国內有成熟的设备和经验吗?”

“我看国外报告里,他们提出的tbm掘进机,一台就得几千万美元,我们根本买不起。”

林晓东微微一笑,他知道这是关键问题。他没有直接谈tbm,而是將话题引向了更具操作性的方面。

“这位专家说得对,tbm目前对我们来说確实是天文数字。”

“但我们並非只有这一条路。我刚才提到的超前地质预报和预注浆加固,其核心理念在於『主动预防』。”

“我们可以借鑑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们现有的钻孔、注浆设备进行改造和创新。”

“这並不需要购买天价的成套设备,而是需要理念的转变和工艺的提升。”

他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开始画图。

“例如,我们可以优化钻孔布局,引入更精密的物探手段,对地下水进行动態监测。“

”在预注浆方面,我们可以研究更高效的注浆材料和工艺。“

”这些,都是可以由我们国內的科研院所和工厂,通过攻关来实现的。“

”甚至,我们可以考虑与国外那些在特定技术领域有特长的公司进行『点菜式』的技术合作,只引进我们最急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而非被他们捆绑销售全套。”

“点菜式合作?”陈志远厅长重复了一遍,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这与他们之前被动接受国外“套餐式”方案的思路截然不同。

“是的,陈厅长,”林晓东肯定地回答,“世界上生產隧道设备的厂商有几十家,每家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我们可以利用他们之间的竞爭关係,爭取到更有利的技术转让条件。”

“比如德国的一些企业,他们虽然技术先进,但市场份额不如美日,更渴望进入中国市场。”

“我们可以提出,我们愿意採购他们的部分关键设备,但前提是他们必须提供核心技术图纸,並负责对我们的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直到我们能够独立掌握为止。”

他看向周明,继续说道:“就像周局长您前天说的,国家现在资金紧张,每一分钱都要在刀刃上。”

“与其天价买一套我们消化不良的『大餐』,不如精打细算,一盘一盘地『点菜』,把钱在真正能让我们掌握核心技术的点上。”

周明坐在那里,一言不发,但他的眼神却越来越亮。

林晓东的思路,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製的。

他此前也曾隱约觉得国外方案有问题,但苦於没有具体的突破口和成熟的替代方案,只能被动接受。

而林晓东,不仅指出了问题,甚至连解决问题的具体方向和策略都一併给出了。

“小林同志,你这些想法,是自己悟出来的,还是听谁说的?”一位老专家忍不住问道,语气中带著一丝难以置信。

林晓东笑了笑,语气真诚:“这是我在大学期间,结合书本知识和下乡经歷的思考,也得益於我爷爷的薰陶。”

“他老人家虽然不是隧道专家,但对国家工业发展一直有独到的见解,常教导我要多看多想,不盲目崇拜外国,但也要虚心学习。”

他再次將部分“金手指”归因於已故的爷爷,这样既能解释他的超前,又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

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所有人都被林晓东的方案和他的自信所震撼。

王工的脸色从最初的质疑,变成了深思,最后露出了几分嘆服。

他拿起图纸,再次看向林晓东標记的那个区域,结合林晓东的讲解,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小林同志的方案,很有启发性!”周明终於开口了。

“我个人认为,我们可以採纳林晓东同志的建议,立即组织专家组,对龙脊岭隧道的施工方案进行重新论证。”

“重点研究超前地质预报、预注浆加固以及『点菜式』技术引进的可行性!”

他环视眾人,目光坚定:“至於资金问题,如果这个方案能够真正降低成本,並確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我相信国家计委,会重新考虑的。”

陈志远厅长激动得脸颊泛红,他看向林晓东的目光中充满了讚许和希望。

他知道,这个年轻人,或许真的能成为东江高速,乃至整个东江省基建的破局者。

林晓东坐在那里,看著会议室里眾人脸上表情的变化。

从最初的质疑、不屑,到震惊、深思,再到现在的认同和希望。

他知道,他迈出了第一步。龙脊岭隧道,这个曾经被西方专家判了“死刑”的工程,將在他的手中,迎来新的生命。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