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交通厅出来,秋日的阳光依然炽烈。林晓东的心情,却比阳光更加明亮。

周明局长那句“你是个好苗子,不能埋没在设计院的资料室里”,以及电话里隱约听到的“国家级项目”、“去bj”等字眼,在他心中激起了滔天巨浪。

他知道,属於他的时代,正在拉开序幕。

回到家,林晓东推开那扇斑驳的木门,熟悉的饭菜香扑鼻而来,混合著一股老旧楼道的特有霉味。

这是他再熟悉不过的家,东江市老城区一栋筒子楼里的两间房,逼仄却温馨。

他知道,接下来的谈话,將是他在技术难题之外,要面对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关卡。

“晓东回来了,快洗手吃饭!”母亲王秀琴繫著围裙,从厨房探出头来,脸上带著慈祥的笑容。

父亲林国强则坐在小方桌边,戴著老镜,就著昏黄的灯光,正仔细修补著一只旧收音机。弟弟林晓军在里屋翻著连环画,听到声音也跑了出来。

一家人围坐在小方桌边,碗里是简单的炒青菜和红烧豆腐,但对林家来说,这已是寻常的晚餐。林晓东扒拉了几口饭,放下筷子,清了清嗓子,儘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

“爸,妈,有个事儿,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

林国强放下手中的收音机零件,王秀琴也停下了夹菜的动作,两双眼睛齐刷刷地看向他。林晓军也好奇地探出头。

“什么事儿啊,看你神神秘秘的。”王秀琴笑道,但眼中已带著一丝疑惑。

林晓东组织了一下语言,斟酌著词句:“今天,国家计委交通局的周局长找我谈话了。”

“他看中了我在龙脊岭隧道项目上的一些看法,觉得我这人……还算有那么点用。”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他想把我调到更重要的岗位上,甚至可能要我去bj,参与一些国家级的基建项目。”

话音刚落,饭桌上的气氛瞬间凝固了。

林国强手中的螺丝刀“叮”地一声掉在了桌上,王秀琴手里的筷子也晃了晃,险些將碗里的豆腐夹掉。

林晓军嘴巴微张,连环画也掉在了地上。

“什么?去bj?!”王秀琴第一个反应过来,声音里带著难以置信的惊喜,隨即又被浓浓的担忧取代。

“晓东啊,你没听错吧?去bj那可是天大的事儿!可……可你刚从大学毕业,分配到设计院,这可是个铁饭碗啊!你可不能……”

“不能瞎折腾!”林国强接过话头,他的脸色严肃起来,眼镜片后是复杂的神色。

他拿起螺丝刀,却又不知该放在哪里,“晓东,你该不是在领导面前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

“是不是吹牛了?你可別忘了,你是个『老三届』,好不容易才考上大学,分到设计院,这铁饭碗来之不易啊!”

林国强的话,刺在了林晓东心头。

他知道父母的担忧从何而来。他们对“编制”有著近乎偏执的执念。

在那个年代,一个稳定的工作,一个城市的户口,一个“编制”,是他们用半生血汗换来的保障。

而林晓东作为“老三届”人,更是承载了他们太多的希望和辛酸。

“爸、妈,你们听我说,”林晓东语气放缓,儘量安抚他们,“我没吹牛,也没说不该说的话。”

“周局长是看中了我的真本事。龙脊岭隧道项目,现在的方案根本行不通,不仅钱多,风险还挺大。”

“我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关於超前地质预报和预注浆加固,还有『点菜式』的技术引进,这些都是目前国际上最前沿的理念。”

“周局长觉得我的方案可行,所以才想让我去更重要的岗位。”

他知道,这些专业名词对父母来说过於晦涩,但他必须让他们感受到事情的严肃性和他的决心。

“什么超前预报,预注浆的……”王秀琴听得一头雾水,她只关心最实际的问题。

“那去了bj,还是不是编制?工资高不高?你一个人在那边,吃住怎么办?人生地不熟的,万一……”

“妈,您別急。”林晓东打断她的话,他理解母亲的焦虑,这都是一个普通母亲对远行儿子的本能担忧。

他看向父亲,林国强此刻已放下螺丝刀,双手交握,眉头紧锁,显然在做著激烈的思想斗爭。

“爸,您还记得我下乡的时候,咱们村子里那条通往公社的土路吗?”林晓东忽然换了个话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