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家庭的抉择
林国强一愣,隨即点头:“怎么不记得?一到下雨天,那路就是一锅粥,泥泞得连牛车都陷进去。乡亲们要运点粮食,得肩扛人抬,多少东西都烂在路上。”
“是啊,”林晓东说道。
“那时候,我就在想,如果能有一条好路,能有一座结实的桥,那乡亲们的日子该有多好过。”
“我考大学,学土木工程,就是想修桥铺路,想让国家变得更强大,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
他看向父母,眼中闪烁著坚定的光芒:“爸,妈,现在国家需要我。龙脊岭隧道,不仅仅是一条隧道,它是东江省的命脉,是国家经济发展的血脉。”
“如果我提出的方案能成功,能为国家节省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外匯,能让这条高速公路提前几年修通,能让沿海的物资运到內陆,让內陆的农產品运出去,那將是多大的功劳?多大的意义?”
林国强的呼吸变得粗重起来。
他看著儿子的眼睛,那双曾被下乡的泥土磨礪过,又被大学的知识洗礼过的眼睛。
此刻正闪耀著一种他从未在儿子身上见过的光芒——那是理想的光芒,是使命的光芒。他想起自己年轻时,也曾有过报国的热情,也曾梦想著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但时代的洪流,將他们这代人冲刷得遍体鳞伤,磨平了稜角,让他们学会了隱忍,学会了求稳。
“编制……编制固然重要,那是国家对我们这些知识分子的认可和保障。”
“但我想,如果我能为国家做成一件大事,那份认可和保障,会比一张纸更有分量。”林晓东继续说道,他知道,他必须触及父亲內心最深处的弦。
“再说,周局长也说了,是调我去更重要的岗位,不是去当什么临时工。”
“他会帮我解决编制问题,而且在bj,机会更多,能学到的东西也更多。”
“国家现在正要搞『四个现代化』,基建是重中之重。”
“我相信,未来几十年,中国一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速公路、铁路、大桥,会像毛细血管一样遍布全国
。”“我不想错过这个时代,我想成为这个时代的参与者,建设者!”
林晓东的话语,像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在他父母眼前缓缓展开。
他们从未听过儿子如此清晰地描绘未来,描绘国家,描绘他自己。
他们只知道儿子是大学生,是吃公家饭的,是让他们在亲戚面前有面子的。
但此刻,他们看到了一个更高远的儿子,一个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儿子。
王秀琴的眼眶有些湿润了。她想起儿子下乡时,瘦弱的肩膀扛著比他自己还高的麻袋,想起他夜里在油灯下苦读,只为那虚无縹緲的大学梦。
如今,梦想照进了现实,而且似乎比他们想像的还要宏伟。
林国强沉默了许久,终於,他缓缓抬起头,看向林晓东的目光中,带著一丝欣慰,一丝骄傲,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
他拿起桌上的香菸,点燃,深吸一口,烟雾繚绕中,他的眼神变得深邃。
“晓东啊,”林国强声音有些沙哑,“爸妈是老了,思想有些跟不上。你说的这些大道理,我们未必全懂。”
“但是,爸相信你。你是个有出息的孩子,爸妈支持你。去吧,去bj,去为国家做贡献!家里你不用担心,我们都好好的。”
王秀琴也抹了抹眼角,用力地点点头:“你爸说得对,晓东,去吧!妈给你收拾行李,多带些衣服,bj冷。”
她又开始絮絮叨叨地念叨著,仿佛林晓东明天就要远行,但语气中,已经全然没有了先前的担忧,只剩下满满的爱和支持。
林晓军在一旁兴奋地跳了起来:“哥,你要去bj啦!那以后是不是能坐火车去,还能给我带bj的葫芦吗?”
林晓东看著父母和弟弟,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知道,他已经成功说服了他们。
这份来自家庭的支持,將是他未来征途上最坚实的后盾。
第二天,林晓东便开始著手准备。
他要去bj了,去那个更大的舞台,去为“大国基建”的宏伟蓝图,亲自添砖加瓦。
他知道,前方会有无数的挑战,无数的困难,但他毫不畏惧。
因为他带著未来的记忆,更带著一个“老三届”知青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和对国家腾飞的坚定信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