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顥、程颐兄弟与吕公著、张载等人领著晏几道穿过迴廊,前往学子们平日听讲研习的大学堂。

堂內已有数十名太学生,或伏案疾书,或三两聚论,见几位先生助理进来,皆纷纷起身行礼,目光却不约而同地聚焦在陌生而年轻的晏几道身上。

程顥將手中《学规》之事暂且放下,温声向眾人介绍:“诸位同窗,这位是晏叔原兄,自今日起,亦在先生座下协助我等,共研学问。”

话音落下,堂中顿时起了一阵细微的骚动。

无他,晏几道实在太过年轻,面容俊秀,气质更偏於清贵风雅,与周遭严谨的求学氛围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加之其“相府公子”的身份早已不是秘密,难免引人侧目。

果然,立刻便有一位身材高瘦、眼神锐利的学子越眾而出,先是拱手一礼,语气却带著几分不服气的探究:“学生孙觉,见过叔原先生。

闻先生亦为胡先生助理,想必才学渊博。

学生近日读《间》、《尊前》,於词之一道颇有困惑,词之工拙,究竟以何为凭?

莫非仅止於綺罗香泽、闺阁閒愁乎?敢请先生不吝赐教。”

此言一出,堂內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投向晏几道。

这问题看似请教,实为考较,且直指晏几道可能最为人熟知的“词名”。

程颐在一旁静观,眼神中的审视意味颇浓,他也想知道晏几道的词名是否属实。

程顥、吕公著则面带微笑,自然想看看晏几道如何应对。

晏几道心知这是立身第一关,他神色从容,毫无慍色,反而上前一步,清朗的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那位名唤孙觉的学子身上。

“孙兄问得好。”晏几道声音平和却清晰,“词,乃心声,亦时代之镜。

其工拙高下,岂独在字句雕琢、题材类別?

依我浅见,词有三境,可略窥其径。”

“哦?竟有三境?愿闻其详。”

孙觉追问,眾人亦竖起耳朵。

晏几道微微一笑,將后世王国维之旷世哲思,借自身之口娓娓道来:

“第一境,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乃立意追寻之境,心中有感,目有所向,纵前路茫茫,亦独守其志。

如『百草千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愁思之中,自有高远。”

堂中细微的议论声静了下去。

此喻新颖而深刻,远超寻常词论。

不过许多人面带微笑,因为这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词乃是晏几道的父亲晏殊所写,儿子用父亲的词来造一境界,难免有吹捧父亲的嫌疑。

晏几道继续道:“第二境,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乃执著坚守之境。

既得方向,便鍥而不捨,殫精竭虑,虽苦犹甘。

如柳三变之『擬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其中痴绝,便是此境写照。”

已有学子忍不住点头,陷入沉思。

程颐原本略带冷淡的目光中,也闪过一丝惊异。

“而第三境,”晏几道略作停顿,见所有人皆屏息以待,方缓声道,“曰『眾里寻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乃豁然贯通之境。

歷经千般求索,万种磨礪,终在不经意间顿悟本源,达至圆融澄明。

如欧阳公之『泪眼问不语,乱红飞过鞦韆去』,物我两忘,情深而境阔。”

语毕,满堂寂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